蝎螫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发绀 血压下降 皮肤坏死 瘀斑
一、症状
取决于蝎子的种类和刺伤时间的长短,一般说野生的山蝎毒性比家蝎强。一旦被蜇后局部感到剧烈的疼痛,有的可感灼热刺痛,随即伤口处发生显著的红肿或水疱、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坏死,淋巴结或淋巴管发炎,这是溶血性毒素所致。另一种是皮肤症状并不严重,但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这是由于神经毒素很快作用于中枢神经及血管系统而引起的严重全身反应,如头晕、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流涎、流泪、心悸、嗜睡、发绀、气急、大量出汗、喉水肿、吞咽困难、血压下降、反射性痉挛,少数可出现尿闭、肺水肿、精神错乱,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若被大山蝎蜇伤,可迅速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可在3h以内死亡,因此要及时进行抢救。
二、诊断
若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或夜间皮肤突然被毒虫咬伤出现剧烈的疼痛,皮肤出现明显红肿或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考虑被蝎蜇伤的可能。发现虫体可获确诊。
一、发病原因
毒腺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如人被刺伤,这些毒素可注入人体,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
二、发病机制
蝎子白天多隐藏在阴暗潮湿的砖缝、石隙、柴堆及衣物、鞋子里,夜间常出来找食,人若接触蝎子,就会被尾部的毒钩刺伤。蝎最后一节是锐利的为刺蜇器,与腹部背侧的毒腺相通。毒腺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如人被刺伤,这些毒素可注入人体,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通风干燥。若要去山区树林工作应穿长袖衣衫,扎紧袖口、裤腿,戴上手套,必要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蝎螫伤跟蜂蛰伤相鉴别:蜂蛰伤一般只表现局部的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的中心可见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可引起化脓。如果被蜂群蜇伤,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严重的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有的可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至急性肾衰。过敏病人,即使是单一蜂蜇伤也可发生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轻者可以外治为主,用半夏、白矾各等分为末,醋调涂;或用蜗牛、马齿苋、大蒜、胆矾等分别捣烂外搽。重证者可用蝎螫方(《寿世保元》:朱砂、雄黄、胆矾各等分,麝香减半,端午日取虾蟆新蟾酥和为丸,外擦患处)。另外,可配清热解毒之药内服。